在航空航天与能源动力领域,高温材料的微尺度变形机制研究是保障设备可靠性的核心课题。
2024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团队在《Optics and Lases in Engineering》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提出基于紫外光刻与磁控溅射工艺的耐热光栅制备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NBSC)在1000℃下的微尺度变形测量。果果仪器的5000N 1200℃超高温拉伸台作为核心设备,为该研究的高温原位力学实验提供了精准支持,助力科研团队突破高温测量技术瓶颈。
文章名:《Fabrication of microscale heat-resistant grating for in-situ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by sampling moiré method》
期刊名:《Optics and Lases in Engineering》
客户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应用产品:果果仪器5000N 1200℃超高温拉伸台
技术特点
镍基高温合金在超高温度下的微尺度塑性变形直接影响材料失效机制,但传统光栅在高温下易失效,导致测量精度不足。研究需在900℃~1000℃环境下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并同步捕捉光栅变形数据。这对实验设备的控温精度、力学加载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果果仪器5000N 1200℃超高温拉伸台凭借以下优势成为研究的关键支撑:
1. 超高温稳定性:可在室温至1200℃范围内精准控温,温度波动≤±0.1℃,确保光栅的稳定观测;
2. 高精度力学加载:最大载荷5000N,加载速率0.1~500 μm/min可调,满足微米级变形测量的动态需求;
果果仪器超高温拉伸集成实验系统
赋能研究
研究中,团队利用果果仪器超高温拉伸台对NBSC试样进行原位加热与拉伸实验。设备通过加热元件与热电偶实时反馈,将试样加热至900℃并保持恒温,同时以50 μm/min速率施加拉伸载荷。通过集成数字光学显微镜,科研人员成功捕捉到耐热光栅在高温下的动态变形图像,并基于采样云纹法量化了应变场分布。
900℃下NBSC试样耐热光栅变形图像(上)与相位差分布(下)
实验结果表明:
● 在1000℃高温下,光栅仍保持8μm间距的完整周期结构,对比度无显著衰减;
● 拉伸载荷达763.7 MPa时,光栅完整附着于基底,精准揭示了缺口下方45°对称区域的应变集中与滑移带演化。
相关产品
原位拉伸冷热台
SEM超高温拉伸台
温度范围:-190~600℃/RT~1200℃
温度稳定性:±0.1℃
力范围:0~5000N
力精度:0.5%FS
位移距离:80mm
位移精度:±1μm